药店的好日子到头了?
日期:2019-07-07 浏览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张曙霞

“药品零售行业如果不改变现状,肯定没有未来。”在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零售药店年度大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慨。

中康CMH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零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为3842亿元,同比增长4.85%,增速比2017年的8.5%下降3.6个百分点,创20年新低。

药品零售市场增速放缓的背后,是严控费和强监管。不论是医保目录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控费政策,还是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打击药店骗保及整治执业药师“挂证”等监管举措,都让药品零售行业先前的“好日子”告一段落。

增速放缓,危机重重,不代表没有希望。医药分开、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承接处方药销售正在为零售药店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未来大部分处方药将在药店完成销售,这对零售药店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

盈利难度加大

让零售药店行业产生危机感的不只是增速放缓。

“2018年,新店平均盈利周期13.5个月,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

对此,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和连锁化提升后行业规范性逐渐提高,预计小型连锁和单体店新开门店盈利的难度将逐渐加大。

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由于国内零售药店密度大,单店服务人口逐年下降,2018年店均服务人口仅3012人。

部分地区的数据更不容乐观。例如,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单店服务人口仅约1900人,东莞、中山等地仅约1100人。

“这其中还要剔除婴幼儿、青壮年等不太需要服用药物的人群,说明药品零售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谢子龙说。

在他看来,由于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4+7”带量采购等新政落地,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可能将进一步收缩。

例如,2018年3月,浙江省医保中心下发《关于执行2018年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和医保医疗机构统一执行医保支付限价。

中康CMH数据显示,该标准执行后,浙江省零售药店的医院中标药品价格下降,药品零售市场月度销售额下滑明显。

谢子龙透露,仅老百姓大药房在杭州地区的销售额,今年预计会减少1200万元。

“4+7”带量采购对药房的影响也在持续释放。IQVIA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零售药房销售额增速仅1.3%,销量下降6.7%。而医院药房销售额增速为4.3%,销量增长5.4%。

“带量采购的中标产品和中标价格已确定,增加了社会药房定价的不确定性和药品供给的短缺,使其呈现休克状态。”兴业证券研究所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认为,非处方药的网上渠道分流、中成药销售额下跌、合理化用药政策的影响等也导致社会药房销售额增速下降。

尽管如此,零售药店行业并非没有希望。

徐佳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零售药店行业面临三大机遇,一是处方外流;二是资本市场介入,将加速行业并购整合;三是药店受价格管制相对宽松。

而“4+7”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和推广,对部分有准备的社会药房也是利好。

“如果医院停止采购过期原研药,部分社会药房可在精准定位目标患者的前提下承接对应部分的处方外流。”徐佳熹表示,换句话说,及时将那些对价格不敏感、拒绝仿制药的忠诚患者引流到院外,可以为院外零售药房带来销量增量和更多品种输入、病患管理的机会。

武田大中华区副总裁娄渝则认为,零售渠道很可能会成为原研处方药继续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渠道。具体而言,带量采购进一步拉大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同时医保支付标准很可能使原研药失去基本医保对溢价的支付。依托技术提供增值服务,将是原研处方药在零售市场继续实现品牌价值的路径。

整合加速度

药品零售行业的“小散乱”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显示,我国零售药店门店共48.9万家,其中零售连锁企业5671家,连锁门店25.5万家,连锁率约52%。

也就是说,连锁企业平均拥有门店仅约45家,相比欧美国家1000家以上的平均连锁规模,显著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连锁企业近年来依托规模和品牌优势,门店高速扩张,2018年平均拥有门店超过900家,且数量仍保持高速上升态势。例如,一心堂旗下门店约5700家,大参林医药集团旗下门店3880家。

而且,部分头部连锁药店销售额增速远超行业均值。例如,广州康爱多2018年总销售额约2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3.7%;益丰大药房2018年总销售额高达79亿元,增幅达43.8%。

但中信证券研报认为,截至2018年底,百强连锁公司的销售额占比不到一半,十强公司占比仅两成,头部效应尚没有达到绝对份额优势。这意味着龙头连锁药房公司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接下来药品零售行业的整合将进一步提速。

“政策推动、资本助力加上市场竞争,会加速药品零售行业重新洗牌,提高集中度。”谢子龙表示。

一方面,随着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医保资金严监管、整治执业药师“挂证”等政策举措的推进,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是不规范现象的重灾区,整治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其经营压力,助推零售行业集中度提升。此外,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政策推动药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也将直接影响销售渠道的变更。

中信证券研报就认为,带量采购推行叠加一致性评价将推动存量药企洗牌,有效的药品批准文号大幅减少,行业中广泛存在的药品贴牌模式面临变革,大量小药企逐步被淘汰, 品牌工业企业将加大与零售药店的合作力度。

另一方面,近年来,药品零售头部企业纷纷上市,益丰大药房、一心堂等连锁药店都加快了并购的步伐,而产业资本也大量涌入、大举并购,国内医药零售行业迎来整合浪潮。

例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高瓴资本旗下的高济医疗强势介入连锁药店行业,以资金量大、出价高、不对赌通过合资、参股、控股、全资收购等方式展开整合。截至2018年10月,高济医疗下属分子公司合计销售额达到265.9亿元,全国门店11610家,短时间一跃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

拥抱处方药

长期以来,我国处方药销售市场阵地集中在医院。IQVIA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处方药销售达到1.22万亿元,医院渠道销售比例高达76%。

但在药品零加成、医院限制药占比,两票制等政策推动下,处方药从医院端流出、零售端扩容将是必然。这让药品零售行业人士充满希望。

西安杨森渠道与商务管理部高级总监樊杰认为,在传统医院渠道,创新药销售面临三大难点,一是由于药品零加成、招投标有周期、一品双规限制等,导致创新药进医院难;二是受药占比、医保总额限制、医院用药增长控制、处方点评等管理措施的影响,医生开药难;三是由于医院距离相对较远、患者购药流程相对较长且部分药品住院后才可购买等因素,患者到医院买药难。

相比医院,零售渠道的优势明显。创新药在零售渠道的准入门槛低,可快速上架,部分定点药店购药也可报销,加上近年来专业药房服务逐渐标准专业化,提供创新增值服务,帮助患者全病程管理,这都让创新药企业对零售渠道青睐有加。

不过,包括创新药在内的处方药零售市场蛋糕虽诱人,但药店顺利承接并不容易。

“处方药基本是医药代表引入的,这需要连锁药店有专人对接,由于传统连锁药店这方面启动较晚,目前压力较大。”漱玉平民大药房董事长李文杰说。

付钢则表示,药店销售处方药必须先解决处方来源、医保对接、物流规范、药事服务四大核心问题。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国内40多万家药店中,有专业处方药供给能力的药店只有3000多家,占比不到1%。”付钢说。

在他看来,医院是健康产业的战略要塞,既是医疗决策中心,又是患者流量枢纽,还是产业创新的基础。未来,不与医院建立起稳定连接的零售企业,只能在红海里挣扎,承载不了处方药销售的社会责任。

他建议,应推进多主体协同医疗,基层医院做检查和药物治疗,三级医院做治疗决策和手术中心,智慧药店做药事服务中心,共同服务患者。在这一格局下,未来药品零售企业为发展专业药房,将控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药事服务中心。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提升药房专业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IQVIA行业关系部副总裁道格·朗介绍,为支持特药销售,美国特药分销商提供包括供应链、金融服务、数据信息、患者和提供者支持等各种服务。

“药店未来绝不是卖药,绝对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全病程管理中心。”阿斯利康零售业务部助理副总裁王东认为,药店需要根据患者需求和连锁分级提供个性化患者服务解决方案,例如,延长用药依从性、慢病管理服务、长期跟踪、健康关爱等。

徐佳熹表示,药房要承接处方外流,应完善会员管理系统,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服务,同时也为药企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真实世界数据的支持。这两种服务有望成为专业药房的重要利润来源。